这二人,似乎没有半分联系。其实不然,她们都曾是寄人篱下的孤儿,可最终,一个早早夭亡,另一个却兼得独立的人格与甜蜜的爱情。她们便是《红楼梦》中的秦可卿与《简·爱》中的简。
“那长一辈的想她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她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她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号痛哭者。”偌大一部书,只这一段直接地写了可卿之德,别的倒也罢了,单是那末的一条,最是难得。试看那深深侯门,哪个不是礼数尊卑分明,对下怜惜还可解释为驭人有术,可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似乎不是每个管家奶奶都有的品质,颇有些众生平等之意,岂不为德?再来,贾母曾赞其为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人,放心将宝玉交由她照看也可见一斑。临终前,她对于自己无法料理家事的愧怍,并入梦叮嘱琏二奶奶为家族铺后路,了心患。这桩桩件件,无不印证可卿之德。
其实不然!与众小姐一样正当妙龄的她,没有黛玉的娇柔做作,没有湘云的口无遮拦,没有迎春的怯懦无能,没有宝钗的心怀城府。与年岁不相符的娴雅沉静,让她更加令人仰视,身为宁府的管家奶奶的她,虽没有王熙凤的心狠手辣,却能将上下调停得当,可见其治家之才犹在凤姐之上。
才,不应拘于文思隽永,更亦是为齐家安族。“立私塾”,“置田宅”,“否极泰来”,“树倒猢狲散”,哪一句,不彰显可卿之大才。
思想起航,飞至那高顶穹廊的庄园,游走在薰衣草的曼妙海洋之中,凝神静心,再来见见这位不凡的女孩——简·爱。
幼小的她,一心想往爱与平等,是人之初的向善;毕业的她,通过登广告而离开的慈善学校,来到桑菲尔德庄园,给另一个可爱的小孤女当起了家庭教师,并给予她自己幼时不曾得到的爱,是予取予求的向善;与庄园主罗切斯特先生相爱,但因种种原因他们没能步入婚姻的殿堂,是宁为玉碎的向善;漂泊异乡,虽然生活艰苦,但气度不凡的她却仍像珍珠那样熠熠生辉,阴错阳差地被表哥圣约翰所爱,可是简清楚地知道,尽管表哥文质彬彬、一表人才,但自己一生所爱的只有罗切斯特先生。纵使知道自己也许永远无缘与罗切斯特先生再聚,简也矢志不渝地坚守着。凡此种种,怎能不说是一种高贵的德?
简的人生一直在原谅:原谅保姆的粗鲁,原谅舅妈的冷酷,原谅表兄表姐,原谅爱人的欺骗……是这一重重的原谅,一心的向善,一直的坚守,成就了简之德。
寄宿的慈善学校就像是一口井,只能看到头顶的一小片天。这里不论是师资、课程还是课外读物都很短缺,但简却能在毕业后直接留校任教,而后又到名门望族去做家教,这些无不证明了她是学识渊博的。六年的学习生涯中,她从未停止努力,简是个心怀高远的人,在有限的条件下,她无限地汲取,汲取书本的知识与高贵的人格。
简的人生一直在汲取,从海伦那里,从坦普尔小姐那里,甚至从保姆那里,从她所接触的任何人、任何读物、任何事件那里,汲取阳光与正义,摒弃阴暗与邪恶……是这的一次次的努力,一贯的汲取,一再的扬弃,成就了简之才。
曾经,她们是那样的相似:都是孤儿,都寄人篱下,都被他人安排着生活。我想,她们都曾有过机会去选择,选择自己的生活。可为什么相似的人生之初,而二人的命运却大相径庭呢?
因为可卿听从了命运的安排,入宁府做管家奶奶。她不凡的身份确实为贾家赢得了无比的荣耀与利益,她为了遵从“礼教”,也为了报恩,一生都在顺应,顺应贾府上下人心,顺应规则,顺应时代。她的一生也可谓“充实”,却只落得三尺白绫伊人去……
因为简敢于抗争,敢于努力,敢于向现状说“不”。她努力攀登,终于站在了命运之上。虽然这中间曾有过各种各样的磨难,可她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家,她爱着并且爱着她的人……
她们,都有着自己的信仰,很难说孰对孰错。但仔细想来,谁的人生更快乐更幸福更无悔?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更想像简那样活着:秉持高尚的人格,听凭自己的内心。
或许冥冥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生注定,它一定不完美,所以我们才更要勇敢地征服它,站在命运之上,俯视这世界,才会有选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