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5日,清华大学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校长邱勇点名了四个孩子,其中就有来自云南的713分寒门学霸林万东。
林万东出生在云南宣威市阿都乡的一个小山村,那里是中国深度贫困地区。
由于父亲有腰伤,无法干重活,全家的经济来源都靠母亲在昆明的一家工地搬砖背沙。
成绩出来时,林万东正在工地搬砖赚钱,得知考了713分,他喜出望外。
他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的写照。
不管一个人的处境怎样,是贫寒是落魄也好,是优越是平凡也罢,只要努力,他就能站在比别的孩子更高的起点。
孩子,别抱怨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吃不了读书苦的人,都在吃社会的苦。
孩子,我知道读书很苦,十年寒窗苦读,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的确枯燥无味,但是跟生活的苦相比,学习真的轻松多了。
网上曾曝光这样一张凌晨时间表:
1:00:卖水果的婆婆准备收摊了
1:30:外卖小哥还在给加班的白领送去夜宵
2:00:饭局上应酬的中年人才刚到家
3:00:值班的护士正在全力配合抢救刚送来的病人
3:30:货车司机已经整装待发
4:30:卖早餐的婆婆吃力地穿过逼仄的弄堂
5:00:唤醒城市的环卫工走上萧瑟的街头
当你在抱怨读书枯燥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那些连续加班三四天的人们多么渴望能有几分钟休息的时间。
当你在抱怨教室无聊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烈日炎炎下被晒得几乎晕倒的工人多想能有一处纳凉的场所。
当你在嫌弃学校饭菜难吃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口中猪都不愿意吃的东西,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大餐。
如果你哪一天感到累了、倦了,实在不想读书了,就到凌晨的大街上走走看看,就到建筑工地体验几天。
你就会明白,学习虽然枯燥,但是比如社会的残酷而言,显得太过轻松。
走过这段最狭窄的地方,那些你吃过的苦,熬过的夜,做过的题,背过的单词,都会铺成一条宽阔的路,带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
因为,一个能在枯燥的书堆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淡而不浮躁的心的人,必定可以把这品质延伸到其它领域。
真正的自由来自不断地努力,更来自于强大的内心。
孩子,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人生最容易走的路。
前几天,一篇关于“华为年薪百万聘用8名博士”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这8位博士,最高年薪上限201万,最低的年薪下限也有89.6万。
而其中有两位博士出身贫寒,还有一位来自贫苦的农村。
让网友们纷纷感慨:知识改变年薪,文化改变命运。
正如白岩松所说:
孩子,除了上学,真的是没有其他的路能走,考试不是唯一的路,却是最公平的那条路,不读书,你拿什么和别人拼?
1989年出生在云南的吉剑,本是一个在数学上很有天分的孩子,却在高考时很“酷”的交了白卷。
几年后,记者找到并采访了他。
吉剑称他在2008年到2010年期间,不断反思自己的高考零分的行为,并写了一本反映当时真实心态和残酷生活的文集《像狗一样活着》:
在昆明时,干过建筑工人,之后做过餐厅服务员,帮人写过稿子,但收入都非常低,最苦的时候睡过大街,这就是我当时面对的残酷现实。
并且坦言:人生道路没有终南捷径,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孩子,人生的确不止高考一条路。
但是你要记得,别人只会在你失利的时候说出这句安慰话。
人生道路千千万,但是读书绝对是最简单的那一条。
试想一下,比起半夜还在为了生存奔忙,当初那个在明亮的灯光下,毫无后顾之忧地学习的你,是多么的幸运。
孩子,别抱怨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为什么要读书?
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疑问。
小时候生在农村,村头有一家茶馆,那时候的人们没有什么娱乐方式,农闲时节,村子里的人们往往都会聚在这间茶馆,喝喝茶,打打牌,聊聊天,小日子过的悠然自得。
有一次,村里的老人在茶馆给我们讲朱元璋的故事,说道,“朱元璋36岁称帝......”
当时我正好在看一本历史书籍,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朱元璋从起兵到称帝一共用了16年,称帝时40岁”。
于是我和老村长说,“三爷爷说的不对,朱元璋称帝时是40岁!”
慈祥的三爷爷一下子变了脸,仿佛权威受到了挑战,“我说36岁就是36岁,你个小毛孩懂什么?”
那时候,我不禁怀疑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书上得到的知识不会被赞同,好像也用不到生活中去,人与人之间的对话用不着“之乎者也”。
晚上爸爸回来,和我说“小子,你说得对,朱元璋是40岁称帝。”
“那为什么你刚刚不和他们说,你整天让我读书,读书有什么用啊!”
“不是读书没用,是你现在所处的环境还用不到书上的知识,但是你要相信,当你到达一定的层次后,这些你所读过的书,就是你的资本。
如果你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想证明读书是有用的,那么你就该努力的爬到那个层次。”
父亲和我说的话,我一直记在脑海里。
孩子,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
读的书多了,你会发现,以前从未注意过的大千世界,竟然如此鲜活,手机屏幕之外,自有一番万水千山;
读的书多了,你会发现,在无涯的知识海洋面前,再大的烦恼,也只是沧海一粟。
(爱写作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