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茶馆,小社会-《茶馆》读后感800字。老舍笔下的《茶馆》,以旧北京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为背景,茶馆里的顾客是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揭露了旧中国社会背景下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演绎了社会变迁带来的沧桑与黑暗。
曹禺先生曾评价《茶馆》道:“它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向我们深刻展露了一个“社会印象”。
《茶馆》里每个不同的人物都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职业、阶级的不同群体。裕泰茶馆王掌柜王利发,圆滑世故,左右逢源,甚至有些软弱,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这般遇事知变通、世故圆滑的“嘴脸”,无非只是为了谋得一席生存之地。最后王利发选择了自杀,如此极端的做法,不免令人唏嘘!王利发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的命运,反映的无疑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又如秦仲义,一个民族资本家,秉持着一颗报国之心,一心想要实业救国,花费四十年的心血办企业,可抗战结束后,他的产业却被政府没收了!在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下,秦仲义终是无法实现他的愿望的。
还有松二爷、常四爷、二德子、刘麻子……他们代表不同的形象,却都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悲哀、愤怒和斗争……
《茶馆》里的人物语言幽默风趣,寓庄于谐,借幽默风趣的语言实则辛辣地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不满和讽刺。例如李三说道:“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常四爷道:“我爱我们的国啊!可谁爱我呀?”诸如此类语言,借人物的口吻传达出内心的困苦、凄凉和不满,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裕泰茶馆”目睹了中国社会五十年的沧桑与巨变。读《茶馆》,我们能够读出那个时代的悲哀,不由得也心生悲凉之意。
老舍先生曾说过:“茶馆是一个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而《茶馆》里的“茶馆”,恰恰描绘了这样一个小社会: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欺民压民、中国人民对深重灾难及黑暗社会强烈反抗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