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的木板年画-写物作文800字。温和的阳光照在林立的高楼上,玻璃窗被映照得熠熠闪光,而那座淹没在高楼阴影中的旧瓦房,显得愈发阴冷、陈旧。
老张其人,六十有余,脸庞黝黑,布满了皱纹,使得他那双本就不大的眼睛显得更加细小,就像是好不容易从缝隙中挤出来一样。邻居们偶尔路过他那间旧屋,总能闻到浓重的颜料气味,推门进屋一看,一准是满屋纸屑在几缕阳光下肆意飘扬,而老张也总是从年画堆里抬起头来,顶着满脸的颜料乐呵呵地朝人说道:“哟,这是咋了?有啥事啊?”
老张因为年画做得好,被街坊们称作“年画张”。据说这手艺是从他祖父那辈传下来的,代代单传,已有不少年头。邻居们每次碰到老张都要打趣一句:“老张啊,你要是不做木版年画了,以后我们可上哪儿去找这么正宗的年味啊?”每到这时,老张眯着的那双小眼就显得格外明亮,他憨憨地笑着回道:“还做得动,还做得动。”
后来城市发展越来越快,人们收入多了,日子也好多了。老张的同行们转行的转行,退休的退休,最后就只剩下老张依然守着他的木版年画,日子过得冷冷清清。
一天,老张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小张赶回家,冲着老张不管不顾地嚷道:“爹,你咋这么死心眼啊!放着大好日子不过,整天在你这旧屋里鼓捣那些老掉牙的玩意儿,你图个啥呀!”
一向好脾气的老张却在那次发了火,他拿着红木做的镇纸追着把儿子撵出了家门。从此,再也没有人向老张提转行的事。大家都觉得“年画张”似乎已经着魔,不大正常了。
可是突然有一天,几个人带着一群记者和摄影师来到了老张的小瓦房拜访,还说要奖励老张。老张也终于洗净了脸,换下了他那身早已不见底色的衣服。
邻居们纳闷极了,待那群人刚走,邻居们就将老张围了起来,想要一探究竟。在老张支支吾吾的回答中邻居们才知道,老张和他的木版年画,成了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几天后的报纸头版,刊载了对老张的独家专访。面对记者,朴实的老张这样说道:“虽然我不是什么文化人,但我父亲这么跟我说过,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