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年味儿-初中叙事作文1700字。眨眼之间,马年送走,羊年又来到。说实在,人过四十后,每到新年来临,小时候那浓浓的年味总是缠在心头。儿子说“少年人常思将来,老年人常思过往,妈妈你真的老了。你们小时候那么穷,过年有什么值得回味的?”亲爱的儿子,你没有经历过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所以你当然体会不到那时我们的乐趣,且听老妈给你讲一讲。
小时候的年是从腊八日开始的。腊七腊八,冻死鹅鸭,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也到了,年也就来了。母亲头一天晚上就会把家里仅有的米、枣泡上,准备早上煮粥。喝了腊八粥,年味就荡漾在村子的上空。家长们就开始赶集忙着备年货了。也就从这天开始,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的母亲就忙了。四邻八舍扯来的料子,母亲在煤油灯下用缝纫机把它们变成一件件得体的衣裳。
过了二十,年味越来越浓。家家户户忙着扫屋,把家庭里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木格子窗户上糊上白纸,向巧手的大娘讨来剪好的窗花,贴在上面的两个角上,白色与红色相搭,好不喜庆。父亲则把从集上买来娃娃抱鲤鱼的年画贴在墙上,整个屋子里充满了喜气洋洋。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升天,家家户户要供糖瓜。供完灶王爷后,我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把沾着纸灰的糖瓜放在嘴里,那个甜不用说了!
辞灶后,母亲更忙了。因为手艺好,母亲每天一大早就要和邻居家蒸饽饽。早上四五点钟,主人和好面,六点钟左右四邻八舍就凑在一起揉面蒸饽饽。面和得很硬,拿在手里凉凉的,直掉渣渣,(因为那时候没有压面机,所以要人工揉面)。大人们跪在炕上,一边揉面,一边谈论着家长里短,一边比一比谁揉得好,谁揉得面软,时不时会爆出哈哈大笑的声音。孩子们则趴在炕沿上,一个劲得要参加到这个队伍中。经不住孩子的缠,大人就会把第一块面——擦桌子的面,给孩子当橡皮泥玩。面经不住揉,一会就在大人们手里变得雪白柔软听话。做好的饽饽,又大又圆,被小心翼翼地放在炕头上慢慢地饧发。孩子们一遍遍地问大人,什么时候可以吃到饽饽——这可是一年一次的盛宴啊!我们家一般是腊月二十六蒸饽饽,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一大早,大人们就开始在炕上揉面,最后要做两个小燕子,这时我的生日礼物。小燕子往往放在锅边,出锅后带着黄黄的锅巴,咬一口,一股白气伴着香味钻入鼻子,那真是人间美味!
二十七是镇上的大集,这一天,村里的大人差不多都要出动。因为这是最后一个年集,货最全,总觉得不到年除夕似乎总是准备不足。所以,不管刮下雪,大人们都是骑着大金鹿自行车去十几里地之外的镇上赶集。我和弟弟挤在爸爸自行车的后座上,父亲去办年货,我和弟弟就在桥上看火车。一会儿看看轰鸣而过的火车,一会儿闻闻空中年货的味道,丝毫没有冷的感觉。一年一次,回家讲给那些没到镇上、没赶过年集、没见过火车的小伙伴听,好不得意哟。
二十八,家家户户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炒花生、瓜子——这是只有过年才准备的待客的必要小吃。如果早炒了,那些小孩子们会偷偷吃光。所以大人们一般晚些炒,炒完后给几个孩子每人一小把尝尝香,其他的就被藏起来了。炒瓜子的火候不好把握,要么生了,要么糊了,所以母亲在炒时很是用心。待我和姐姐长大后,炒花生的事就落在我俩的头上。这可是我俩争取来的。父亲把早就挑选好的沙子放在大锅里,姐姐烧火,我翻炒。这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因为长得矮,所以我要踩着风箱上,手里拿着大铲子不停地翻,火急了要快翻,不然皮糊了仁还生,火慢了,翻来翻去不见变化心里就有些急躁。灰尘伴随着铲子的翻动钻进鼻孔跑到嘴里,香味也随着弥漫。翻动的同时我和姐姐会不停地从锅里抓出花生尝尝生熟。尝到最后,花生仁变黄了,吃到的花生不那么香了,花生也出锅了,我和姐姐都成了灰小鬼。
年除夕,一大早就就被惊天动地的爆竹声惊醒——捞陈饭喽。母亲把金黄的小米放在新碗里,晾凉后插上菠菜摁上红枣,预示来年五谷丰登财源茂盛。我和弟弟急不可待早早就穿上过年的新衣服,贴上对联,放响鞭炮,男人们上完坟,家谱挂起来,供品摆上,蜡烛点起来,年真的来了!整个村子里弥漫着一种温暖、祥和的空气。
大年初一,主要任务是拜年。一大早,男孩子们要跟随同族的男人们磕头拜年。尽管头一天晚上跟着大人们守夜到很晚,但是只要大人一声呼唤立马就醒了。磕头可是好差事,每到一家,嘴里喊着“XX过年好,XX给您磕头了!”在地上一跪,赶紧起来拍拍膝盖上的土。这家的老人会把花生抓一把塞进孩子的口袋中,整个家族转一圈所有的衣袋都满了,好不惬意哟!吃完早饭,街上的锣鼓声就响起来了,原来村子里的秧歌、高跷队来了……锣鼓声到哪里孩子们就跟着跑到哪里……
初二老娘初三姑,走亲戚也是过年最高兴的事这一,除了大吃一顿平时吃不到的美味外,还能得到几分钱或者几毛钱的压岁钱,这也是在小伙伴面前值得炫耀的一大事哟!
光阴似箭,远去的年味儿,承载着那时的我们太多的渴望、太多的乐趣、太多的回忆!它将永远定格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