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印记-抒情作文900字,正因为有了文字,才使得人类文明能够得以记录与传承。那些被称之为“国粹”的,之所以能够世代流传,皆因为人们能够从这些正能量中汲取精神力量,给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前行的动力。
岁月流转,物是人非。被传承的东西有些是有形的,比如文物、古迹,而有些东西则是无形的,比如精神、思想。
迄今为止,我步入航天队伍已经整整40载了,耳闻目睹航天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过往。我越是见证弹、星、船、箭、器发射在国内、国际引起的巨大反响,越是对那些“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前辈们由衷地敬仰。
有些往事无论如何也难以忘记。1958年的一个夜晚,接受研制核弹历史重任的邓稼先告诉妻子:“以后家里的事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从此在公开场合,邓稼先的名字连同他的身影都不复存在,直到1986年因病临终前,他的身份才得以披露;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领头人程开甲举家迁往罗布泊,20世纪80年代与家人一直生活在大西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于敏,1961年接到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后,隐姓埋名28年……
“三线建设”时期,航天单位工作性质保密,航天工作者必须做到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儿女。为了事业,航天人舍弃小家为国家,承受了许多人不能承受、无法想象的艰辛,有些人直至牺牲,家人朋友才知道他所从事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对于航天人而言,“舍得”“忘记”这两个词,他们最懂其中的含义。舍弃小家,才能全心全意为国家;置生死于度外,才能心无旁骛搞航天科研。拿自己有限的生命,换取航天事业的发展与成功,在航天人心中孰轻孰重,从来都能拎得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关键时刻的“舍得”显得十分重要,当面临重大选择之时,想想那些航天前辈们的事迹,心中会豁然开朗,没有早先少数人的“舍”,就没有后来多数人的“得”。
我曾到过甘肃省酒泉市的东风烈士陵园,也从电视上看到过马兰烈士陵园,有些烈士牺牲时年纪尚小,可能在常人的眼中还是涉世未深的孩子,但他们早已是人民心中了不起的英雄。
历史从来都是由每个平凡人一笔笔写就的,中华民族的“脊梁”们,从来没有被人们忘记,也绝不会忘记。历史潮流奔涌向前,伟大事业凝聚人心。“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情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