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这是14年各省市题目中很难写的一道题。我说的是很难写,并没有说题目很难。这个题目从审题难度上来说一点都不难,它是双向材料,而且没有价值导向(出题人对这两种现象没有褒贬倾向),用语也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余地充分,比如“它能……” “也可能被……”,并没有宣判性的语气。所以从题目的角度来说,这是给材料作文中最宽泛的一类。越是这样宽泛的题目写作难度越大,因为出题人没有难为学生,评卷人判定的标准就不容易猜到,于是考生在考场上就很难做出决定。
我不是广东考生,所以根本无法了解评卷的松紧,即使有一线回报告诉我今年一等二等立意都是什么也没用,知道几篇样本卷的分数也没用,这必须要对本省连续几年改卷情况有全局的认识才能作出判断,这就是为什么我只能说它“实在很难写”。在“没有褒贬导向”中,隐含的唯一价值判断是命题人显然不希望记忆/点滴/情感丢失,不管是“泛黄模糊”还是“被稀释”,都是作为、作为遗憾出现的。如果想要稳妥,两方面想要兼顾,就抓住这一个重点,比如可以写照片是哪种方式并不重要,寄托的情感才最重要。这个办法叫“求同存异”,很经典,远超过传说中的“对立统一”。
但是!!必须提出来说一下,很多网站消息把这个题目概括为“珍惜点滴”,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做法!题目强调的不是点滴本身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能看出来,不多说了。一般在一个方面宽泛了,另一个方面就会限定,比如这个题目也是比较具象的,就是“照片”,并且提示语中没有任何对“类似的现象”“引发了哪些思考”等发散思维的导语,而且有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所以当很多不负责不靠谱的网站把这个题目概括成“科技发展与人的情感寄托”时,你需要清楚地知道:写一个关于email与鸿雁传书的故事不可以!写MP3和磁带不可以!写电脑和图书馆不可以!“不可以”不是说不能提,而是不能作为主体,你当然不必从头到尾咬定照片,但你必须从照片写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不朽的
我对这个题目没什么可说的。不过因为评论里要求的同学比较多,所以拿出来稍微提一下。
再次各种不负责任的网站,将这个题目概括为“什么是不朽”我也是看醉了!你的关键词呢?你的青春呢?有时候你不得不想,这些网站的编辑是故意的吧……
不过这个错误的概括有一点倒是提对了,材料中的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只是偷换了概念,“青春不朽”跟“不相信会老去”,这完全就不是一回事。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个人认为这道题目在14年各省题目里水平较低的原因。
剩下的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对象清晰:青春(老生常谈),角度清晰:是否不朽(思辨度不高),没有褒贬判断但是按照一般的价值体系还是写的积极向上一点(一点都不稀奇)。(这里有一个广泛的,就是第二种看法悲观消极,其实积极向上怎么都能写:“青春不能永驻,但青春创造的价值”,甚至“正因为青春不能永驻,才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不朽的价值”,这都是积极向上的。)
这个题目中唯一有趣的一点是,第二段材料里它提到了“像自然一样”,这是个很有趣的提法,也是这个题目的唯一深度,看不出来也无伤大雅了,要是看见了留心了,行文中加上一点类似于“人之长于自然,就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自然的价值积累只有时间的长度,人却可以在有限的长度上赋予它“宽度/深度/密度”的句子,跟着你的立论走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这是14年各地题目中比较有难度的一个。我说的是有难度,并没说很难写。跟广东卷正好相反。
1. 很抽象。表面看只是说从窗子望出去,但显然“窗子”“画框”“图画”都是有象征意义的。
2.很含蓄。这些象征意义到底是什么?既不是很常规已形成共识的用法(比如福建的悬崖和栈道桥梁),又没有暗示,后面的雅、俗、闹、静也没有提示作用。
3.很中立。当题目中的“有人”一连排出了四个而不是两个的时候,整个题目的类型就变了,没有逻辑关系,没有褒贬优劣,没有选择,也没有对立,只是单纯的列举。所以行文时你即不需要写四段各照应一个字,也不需要提炼出制高点(比如态度啊,阅历啊,眼界啊等等)然后褒雅贬俗。
从后面的列举我们能得到的信息是,题目强调了“多样性”和“个性化”,开一下脑洞,大概可以有“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事物是见仁见智的”,一点新意也没有。然后再来认真思考一下他为什么把窗子比喻成“画框”。我承认我第一次审这个题目的时候差点就跑偏了,当时我的立意是:世界有很多不同的方面并且变化多端,如果你被你的“窗框”住了就会坐井观天盲人摸象,只看到一个方面……然后又读了一边题目使劲拍了自己脑袋一下,我去这是什么鬼!果断想多了!为什么会想多呢,还是天杀的无良网站的!第一次看见这个题目的时候是被概括成了“开窗看问题”,无意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过头来再一看,哪儿有开?你们告诉我哪里有“开”!所以啊,有时候为什么越是高手越容易写偏呢,开脑洞没问题,角度新颖想别人所未想也没问题,但千万不要走太远。比如说你写“每人从窗口看到的画面都不同,是因为人的关注点、观察角度、经历、心态...不同”,完全可以,进一步引申“所以要包容,不要随便用自己的观点驳斥别人,这样我们才有”,这也没问题,“所以要交流,不同人的看法结合起来才是世界全部的美好”,这也可以,但是你延伸到“所以我们要拆掉窗子/打开门,走到外面去看真实的世界”,这就过分了,因为题目中,真的没有“开”。
差异化立意,但不跑题,是高分作文的基础。作文君偷偷告诉你一个非常棒的训练立意的方法呦。这可是小作文君的看家本领偶!
当我们遇到一个作文要求时,我们要试着从多个角度去想,哪个角度是我能写的呢?纸上列出1 2 3 4 5 。划掉前四个,第五个就是特殊的。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们能想到的,也是别人能够想到的。